2021年12月28日/ 浏览 272
“这一年,我们不畏艰难,依然坚持以创新的ICT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,助力全球科技抗疫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改善经营质量,全年经营业绩基本达到预期。”3月31日下午,华为在深圳举办发布会,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情况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,总体上去年财务结果符合预期,经营相对稳健。
报告显示,华为去年营收达到891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.8%;净利润646亿元,同比增长3.2%。
营收净利双双增长,对于身处供应危机中的华为来说,实属不易。去年的几乎同一天,华为发布了2019年年报。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,“2020年华为力争活下来,争取明年还能发年报。”
华为活下来了。不过,笼罩在华为头上的供应危机依然待解。这艘万亿营收的巨轮,还要在波诡云谲中驶向未知的海域。
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。企业供图
增长来之不易
消费者业务增速大幅放缓,海外市场普遍下降
拆解华为财报的细节,不难发现,华为的整体增长之下,各业务条线、各大区域情况冷热不均,可以说是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
区域方面,过去一年,华为中国区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,增幅为15.4%。但EMEA(欧洲中东非洲)、亚太和美洲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,降幅分别为12.2%、8.7%和24.5%。消费者业务无法使用GMS生态,部分国家运营商市场投资波动,成为拖累华为海外业绩的主要因素。
一涨一跌之下,华为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也在加强,国内5G建设、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进展,将对华为未来的业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
而华为主要的三大BG中,运营商业务营收3026亿元,同比增长0.2%——这是华为的起家业务,不容有失;企业业务营收1003亿元,同比增长23.0%——这一增幅可谓亮眼,但业务体量有限;消费者业务营收4829亿元,同比仅增长3.3%——相比于上年34%的增幅,有大幅放缓。
“去年消费者业务增速没有达到预期。之前华为的终端业务一直高歌猛进,而去年由于供应的问题,手机的销售受到了影响,销售是下滑的。”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,消费者业务增速放缓,主要是来自供应问题。
这不意外。在消费者业务上,根据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的数据,今年一月,剥离荣耀后的华为,在国内的出货量已经被小米OV甩下,仅仅位列第四。而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,2021年,华为的全球出货量,甚至将无法进入前五,被归入“其他”之列。
不过,胡厚崑也指出,去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,除手机之外的终端增长了65%,部分抵消了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。未来,在“1+8+N”的业务格局中,除了手机这个“1”,华为将重点发掘“8”(平板、PC、穿戴、HD、AI音箱、耳机、VR、车机)和“N”(泛IoT)的增长潜力。
华为分业务营收情况。截图来自华为2020年报
鸿蒙即将“登机”
去年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,旗舰手机将按计划发布
在业绩起伏背后,华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的底色并没有淡化。技术上研发和突破,依然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。报告显示,华为2020年的研发支出为1419亿元,占全年总收入的15.9%。尽管增长乏力,但研发支出相比于上年的1317亿元,不但没有下降,还有所上升。
报告同时指出,2020年,公司从水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有10.5万名,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3.4%。截至2020年底,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族(超过10万件),其中90%以上为发明专利。
胡厚崑指出,华为相信,在未来几年,华为在手机市场上仍然会保持领先位置。华为消费者业务不仅有手机,也有其他消费品。华为的思路是以用户为中心,聚焦高频应用场景,打造无缝的、智慧化的用户体验。这需要鸿蒙操作系统,HMS,AI等方面的投入,华为过去几年一直在投入,未来还会继续投入,会着力打通硬件和服务两个生态。
华为新的旗舰手机也将陆续与用户见面。“从今年来看,整个供应形势仍不太明朗,但是在计划中的旗舰机型目前还会按照原计划推出。”胡厚崑言下所指的,当然就包括每年上半年发布的P系列——今年上半年将会是P50系列。如无意外,P50系列将搭载华为自研的麒麟9000 5G芯片,以及首次登上手机的鸿蒙系统。
“鸿蒙系统是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,在大屏、车机等领域已经开始使用,也很快会在手机上使用。”胡厚崑透露,已经有20多家硬件厂商和200多家软件厂商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相关研发合作中。
而在此前,常务董事、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,今年4月份开始,华为旗舰手机将可陆续升级鸿蒙系统。
华为2020年年报发布会现场。 新京报记者 许诺 摄
探索新业务
不造车也不会制造芯片,华为期待全球产业合作恢复
在提问环节,华为芯片供应、是否造车等问题屡屡被提及。就在3月30日晚上,小米官宣造车的新闻引爆了行业内外,科技企业造车风头正劲,对于正在大力探索新业务的华为来说,这会是命运投来的救命绳索吗?这根绳索,华为会不会接?
华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会接,但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接。华为要瞄准的,是造车之外更大的图景。
“华为这么多年有深厚积累的ICT技术,在汽车行业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。几年以前华为已经开始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,也逐步公布了智能汽车方面的业务战略。华为的定位是做智能硬件的提供者。在智能汽车的几个关键的领域,比如车联网、车云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电源管理、智能动力系统等。”胡厚崑表示,华为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。也就是说,华为依然决定不造整车。
而谈到麒麟芯片的设计团队——华为海思时,胡厚崑表示,华为海思的团队稳定,正在积极从事自己的工作。华为公司的定位还是一个ICT系统设备供应商,公司对芯片的整个产业链的依赖依然是很强的。海思是一个设计公司,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,在过去几年中深度参与到国际芯片产业中来。他指出,基于全球合作的产业链形势,依然会是产业主流,华为会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。
这一席话,间接澄清了外界对于华为自行生产芯片的传言——华为仍将只做芯片设计,其他工序依然会由全球产业链提供。胡厚崑在发布会上也呼吁各国政府和政治领袖,能够恢复和强化国际产业合作。
胡厚崑表示,过去两年,为了应对制裁,华为投了相当多的资源,采购芯片以应对客户的需要。尤其是2B用户需要的芯片库存,目前来看是能够满足使用的。但是,芯片供应最后的改善,还是要取决于国际芯片产业链合作的修复。
“正如最近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,让全球汽车行业都受到影响。需要通过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。”胡厚崑说道,从华为过去两年的遭遇来看,华为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,现在这个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冲突下被破坏了。从行业上来看,行业上下游都是这种破坏的受害者。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刘越